4月20日下午2:30,我校组织举办了“公共卫生伦理”的专题讲座,主讲人为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教学部副主任、北京大学生物医学伦理委员会主任委员、中美医师职业精神研究中心副主任丛亚丽教授。参加讲座的有人文社科学院全体师生以及临床等专业学生。
丛亚丽教授于1995年进入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伦理教研室工作至今,获得了许多的荣誉。1998年和2000年获得北京大学医学部青年教师教学优秀三等奖和优秀奖;1998年12月的SCI论文于1999年获北京医科大学论文奖;作为《珍惜生命权力》副主编,参加《解读生命丛书》的编写,获2003年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第九届优秀作品奖”、第六届国家图书奖、第五届全国优秀科普作品一等奖、北京市最佳科普图书奖等。
此次讲座由遵义医学院社科联主办,遵义医学院人文医学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科研处协办。我院人文中心主任谢仁生博士致辞并宣布讲座开始。讲座期间,丛亚丽教授首先为大家讲解什么是公共卫生伦理,它与临床伦理学有何区别,并为大家阐述了公共卫生伦理的范畴。然后丛亚丽教授通过引入青岛“暴走族”事件,与大家共同探讨,集思广益。为我们生动的通过现实案例来进一步阐述什么是公共卫生伦理以及公共卫生伦理和临床伦理学的区别,在讲座中老师们和同学们积极踊跃的发言,为“暴走族”这个案例提出了许多新的思路和不同角度的看法。最后,同学们现场提问了关于自己在公共卫生伦理方面的困惑等问题,丛亚丽教授均做了耐心的回答。
本次“公共卫生伦理”讲座持续一个半小时,丛亚丽教授的演说贴近实际,距离丰富,全场座无虚席,让老师们以及同学们受益匪浅,最终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下帷幕。
(撰稿:赵宇寒;摄影:陈翀宇)



